為何我以前說過,我相信科學,但不相信科學家?
這個喔,嗯嗯...
我不知道在座多少人是這樣學的,至少在我念大學的時候,物理系教的第一個概念,叫做:
「邊界條件(boundary condition)」
重點不在於怎麼設定,也不是怎樣靠這個計算,而是「你有沒有認知到設下的條件,到底對結果產生何種影響,跟現實差異多少?」
理工科的朋友可能覺得這是廢話,我們怎麼可能不知道,但請恕小弟直言,真的絕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
我在中研院時做過一個系列的研究,內容是半導體相關的光、電與磁與表面性質,延續國外某個國際知名研究單位,據說對未來半導體、記憶體等等都有重大影響。有常看我講的應該知道,這個研究在10多年後,差不多2010年被同各研究單位,重量級大老發的論文判死刑,認為實驗雖然都正確,但方向可能錯誤。
嗯,醫龍裡面第一集的經典台詞「手術很成功,但患者死亡」
唉,其實我做這研究的第一年就知道,這整個系列都有問題了,只是別說老闆很難接受,所長他們也很難接受,美國跟印度等來的合作朋友也很難接受,我自己也是。所以最後傾向「這個年輕小鬼一定哪邊做錯了」,所以我也算了。
好了,公布答案,哪邊有問題?
「溫度」
我看過外國的實驗儀器,裝在真空腔體內的溫度計,是固定式的。而敝單位設備老舊,自己都要去車铣工件安裝,溫度計(Thermocouple)是很克難的懸掛在空中。任何人看了都會覺得是我做錯,我一開始也這麼認為。
但很早就發現,因為設備不好,每次都會碰到溫度計的位置,為了調整煞費苦心。累積大量資料的結果,統整出一個很奇怪但合乎邏輯的結論,那就是根據溫度計位置不同,整套實驗結果也不同(廢話),但某個錯誤的條件可以跟所有國外知名研究機關的論文結果符合。
蛤(*´・д・)?
總之,一不做二不休,把溫度計的位置全部調整固定做不同條件三次,結果發現依照各國研究的條件設定,死都做不出來,而做得出來的條件,與他們所說的差異甚大。
溫度差100度!
夭壽,假設這是高溫超導體實驗,差100會是多大,同業各位自己可以明白。
總之,我弄了很久後確定,其他國家的實驗室,因為設備齊全,固定所有參數,所以反倒漏了一點。就是基板的stage材料,跟加熱裝置與溫度計的差異。因為在真空環境下,溫度計升溫最大因素是熱輻射,使用加熱絲跟燈泡是不同的,而stage雖然都是不鏽鋼,卻有厚度之差。
也就是若我依照距離做梯度出來,光是stage差幾mm厚,燈泡放的近或遠,有沒有熱絲輔助,Thermocouple放哪,結果就完全不同。你說這廢話,看也知道?拜託,那是人家講了,所以你覺得這看也知道,沒做這實驗前看看,最好你知道差十萬八千里,每個做實驗的都會認為自己條件控制的很好。
這叫做後設認知,後來去教書後最常碰的理論,物理界很少人認真的去審視,往往因為固定的機器跟參數不變,就覺得結果應該也會不變,而當每次實驗結果出來「在預想範圍內」,就認為這不會有問題。
問題可大了,代表美國那家頂尖研究室,他們機器的裝設法,會讓Thermocouple測到的,跟你基板溫度差100度。原本認為製造出接近室溫可實用的材料,得在零下100度才有用,這是電影明天過後嗎?
好了,每個學長跟老師都會說,那一定是你哪邊沒做對。好啦,老師們,我早沒打算在學術界發論文當教授啦,直說好了。所有的條件我都調過,我一個人的實驗總數據比隔壁的整間還要多,熬夜不知多少次還被罵要注意身體,唯一可以做出跟國外實驗室相同成果的,只有「低溫」。
意即,根本沒有奈米性質出現,全部都是bulk的特性,而為了要驗證,我還額外做一系列,用單層、多層,厚度不同幾十個,去確認奈米性質的邊界在哪,結果出來的結果,只證明出這整套系列的數據,都不是奈米性質,全部都是塊材的低溫特性。
好了,我要講什麼?
這裡面出現了3個值得我們去想的東西
第一個叫做權威,當著作等身的專家,享譽國內外的研究單位做了個實驗,其他跟從的實驗室,顯然不敢挑戰,我還看到印度等較後進國家,發過點數很低的論文,說這實驗可能有問題,但更可能是自己哪邊弄錯了。
第二個是從眾,那麼多人都有相同的結果,就你不同,應該是你不對吧?啊就邊界條件不對啊,你們沒有用紅外線檢查,我有。然後有人理我嗎?所長跟指導教授都覺得,應該還是你哪邊弄錯了。XD
第三個是忽略基礎證據,其實指出有室溫材料可能的那篇論文,拿去跟塊材性質對照,曲線幾乎是一模一樣,只是scale差100倍。那麼我們應該第一個檢視的,是這個真的有奈米特性嗎?沒看到重要期刊刊登過類似論文。
我私下也有發信去問過作相同研究的國外實驗室,還真的沒人想過這個問題,因為越有錢的單位,都是買整套機器,由專人校正過,像我這種從頭到尾都要自己校正的很少,多半都是所謂的後進國家。有做的都覺得很怪,但一樣不敢質疑權威,畢竟你要拿論文畢業,走學術界路線,怎麼能初出茅廬就跟像是貝爾實驗室這種巨獸對幹?
====
如果連算最嚴謹之一的物理學界,研究都會有這種狀況,你怎麼能相信那些科學家說的科學,能百分百屏除所有疑慮?像是近年常見,邊界超大的暖化、全球氣候、環境等等研究,就我的標準來看,根本問題重重。但你一質疑,就會出現諸多的專業與否批評,因為你不是這行的。
更好笑的,質疑你越大聲的,九成以上都不是科學家。
我的經驗,在台灣跟學經歷比較有關,越是念頂大出身的,就越有這種「論文跟書本證據、國外知名研究單位說的,應該會比你現場作的正確」,的這種說法。在中研院我就遇過,台大來的暑期大學專題生,根本看你不起,死都不想動手,只想用理論描繪世界。要不是我們是學長,已經用鼻孔看人了。
科學界講究一致性,但這也很容易誤導你,因為當過去若是錯的,就會一直錯下去,很難被糾正。即便事後找到錯誤,也不會承認,而是用許多說詞,堆砌出一套完美的修正路線。
如果連科學界都這樣,你跟我說更複雜的人類社會,僅需要少量的社會研究,跟沒有實務經驗的純理論,就可以描繪一個天堂:
「其他人都要聽我們這些專家的意見改政策」
我當然覺得你在鬼扯啊!
我後來在教育界遇過很多學生,行為表現都是後設領域的東西,更多的狀況是,自己腦補跟修正記憶,美化經驗中的行為。而老師要怎樣搞定學生?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你也後設回去,誘導他們的思維,控制他們的行動,在老師的權威下,多半學生都會聽。然後,你就會發現,所謂的開放學生自由自在學習,更多時候只是一種,方便給你洗腦的手段。
真正的自由學習存在?還是,這只是邊界條件設立下的假象?你真的認為你看到的是真實?一切都只是一個虛擬實境下的遊戲?
我真的懷疑,那些天天發表教育高見的專家,真正的想法只是希望,學生腦袋可以空出來,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塞自己的思想,成就他自己的功名,達成他想要的社會。
因為,就我們這種死硬保守派理工人來看,有些工作的技能就是不能少,你沒有基礎訓練,學習不夠扎實,就是不會。人類不是可以替換的螺絲,每個長的都一樣,沒有教跟帶,知識經驗中核心的眉眉角角就是不會。
不會就是不會,跟數學一樣。
「基礎訓 專題 問題」的推薦目錄:
- 關於基礎訓 專題 問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基礎訓 專題 問題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基礎訓 專題 問題 在 陶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基礎訓 專題 問題 在 [閒談] 基礎訓- 看板PublicServa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基礎訓 專題 問題 在 #詢問基礎訓專題報告個人答詢 - 公職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基礎訓 專題 問題 在 公務人員基礎訓C3109 專題研討第一組報告-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基礎訓 專題 問題 在 [閒談] 基礎訓專題報告答題閒聊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基礎訓 專題 問題 在 基礎訓練專題報告ptt的推薦與評價, 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基礎訓 專題 問題 在 [請益] 高考基礎訓練的團體報告很重嗎? joegg ... - PTT 的評價
- 關於基礎訓 專題 問題 在 [請益] 基礎訓團體報告PTT推薦- PublicServan 的評價
- 關於基礎訓 專題 問題 在 Re: [問題] 請問基礎訓練- publicservan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基礎訓 專題 問題 在 國家文官學院| Taipei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基礎訓 專題 問題 在 [心得] 有關被強迫上基礎訓練之無奈- 看板PublicServan 的評價
- 關於基礎訓 專題 問題 在 PublicServan - [心得] 基礎訓練過關心得 - MYPTT 的評價
- 關於基礎訓 專題 問題 在 [心得] 基礎訓心得- 看板PublicServan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基礎訓 專題 問題 在 [請益] 高考基礎訓時間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基礎訓 專題 問題 在 【心得】 基礎訓練(5週班) - 公職板 的評價
- 關於基礎訓 專題 問題 在 [請益] 邊緣人如何在高考基礎訓過關? - PublicServan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基礎訓 專題 問題 在 Re: [請益] 烏來主計人員訓練中心住宿問題主計訓ptt ... - Listos 的評價
基礎訓 專題 問題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課程比較:怪獸C 級教練證照課程 VS. 怪獸教練俱樂部】
近來收到許多詢問關於C級課程與教練俱樂部的差異的問題,相信許多人有興趣知道,在此一併回答。
C級和教練俱樂部同屬於「非初學者」的課程,並不適合從來沒有接觸過自由重量訓練的人,所謂的自由重量訓練,指的是槓鈴、啞鈴、壺鈴或特殊槓等訓練,不同於徒手訓練或一般健身房的器械式訓練。雖然過去的確有過運動神經非常好的運動員,在沒有自由重量訓練背景下參加過課程,學習狀況也相當不錯,不過為數甚少,所以通常我們會說,這兩門課程對於完全沒有接觸過訓練的人來說,難度是偏高的。
C級教練課程是怪獸訓練最基礎的體能教練課程,內容主要為槓鈴訓練動作、能量系統訓練、基本課程設計以及教學方法。槓鈴訓練動作部分,包括蹲系列動作(背蹲舉、前蹲舉、前抱式深蹲、分腿蹲、側蹲、後腳抬高蹲、箱上蹲等)、硬舉系列(RDL、單腳RDL、傳統硬舉、相撲硬舉、早安運動系列等)、上肢推系列(臥推、肩推等)、上肢拉系列(划船、引體向上等)、負重行走、爆發力訓練動作(非舉重比賽用的舉重衍生動作、單手舉重衍生動作、增強式訓練動作)、核心補強訓練;能量系統訓練包含能量系統理論及實務操作;基本課程安排包含週期訓練及變動強度應用;教學方法則包含動作控制基礎理論及教學應用方法。課程最後安排學科及術科的測驗,學科測驗為三小時的筆試,術科測驗則為槓鈴等動作技術檢定。
C級的目標在於培訓並「檢定」的一位體能教練的基礎能力,預期成果是產出有自學及教學能力的新手教練。根據過往的經驗,初次參訓即取得證照的比例通常約為六到七成,結訓時若覺得需要更多時間準備,可以申請保留考試資格,延後至更後期的班隊考試,不過延後的時間不建議過長,因為教材可能會隨著肌力體能領域的演進和發展而改變。
C級教練可以協助許多想要獲得專業技術的學員有一個基本的努力方向,但是,從一個長期的專業發展來看,短期的課程通常「測驗」的意義大於「訓練」,換言之,許多體能教練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術,必須長時間慢慢培養,C級課程固然可以幫助許多人步上軌道,但是更有大量的基礎訓練是無法在短期課程裡達成,因此而有了教練俱樂部。教練俱樂部是一個長期培訓的課程,採申請入學制,申請時需要填寫簡單的報名資料,我們會根據您填寫的資料判斷課程是否符合您目前的需求,『並非每個人申請都會過』。
教練俱樂部教學的內容範圍遠大於C級課程,大致包括基本槓鈴動作、特殊槓(SSB、長壽槓、曲槓、短槓、菱形槓等等)動作、跳箱、藥球、雪橇等等,這些動作會選擇性的依照學生的學習進度成為課程的一部分。教練俱樂部沒有固定的課程進度,目的就是要讓學員不斷精熟訓練技術,以及與技術相關的許多理論知識。
教練俱樂部這門課的邏輯與C級證照課程非常不同,教學的目的不再是為了一次很硬的考試,而是真正開始經營自己的訓練生涯,許多教練過去不曾接觸過有系統的訓練,也不曾具備相關的知識背景,因此在擔任教練的過程中只能依賴自行閱讀或是各種短期課程,教練俱樂部會進行實際的訓練,包括從姿勢的教學,到逐步練出最大肌力、爆發力並提升能量系統,這個課程沒有既定的時程,雖然每期為三個月,但是從長期訓練的角度來看,三個月只能算是一個又一個的小單位,因此過去有些學員連續參加兩到三期俱樂部,藉此打下深厚的訓練基礎。
教練俱樂部等級的內容一但精熟,即可報名教練研究班,『研究班是一個不對外招生的課程,只接受曾經參加過俱樂部的學員』。這是一個真正踏入「進階」肌力及體能教練學科與術科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學員通常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改變,各項目的最大肌力已經遠遠高於自己的初學階段,同時對於各種動作和技術細節都已瞭然於胸,此時可以接觸更複雜的知識和訓練。在這個階段,術科的訓練仍然持續,學員會體會到長期進步和突破,當然也會經歷許多卡關和挫折,不過正這好是學習幫自己突破瓶頸的機會。每次上課會有30~40分鐘左右的學科專題(每三週上課會接著一週純術科訓練,該週沒有學科),學科專題課程的題目由何老師設計,通常包括週期訓練或課程設計相關議題、動作教學技巧、特殊族群議題、運動專項訓練、心理社會議題,偶爾會有工作室經營或個人品牌的相關討論,總而言之,從教練俱樂部到研究班,可以視為教練生涯發展的「活水」,在資訊混淆的時代引導教練的專業成長方向。
最後一個要提到的是,我們也一在被問到,「一定要是教練才能參加這些課程嗎?」我們的回答是:「不一定要是教練。」過去有許多健身玩家、競技運動員、運動相關領域從業人員等等,都曾經參加過這兩個課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進修的原因,只要我們的課程對你有幫助,都歡迎參加。
基礎訓 專題 問題 在 陶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曾有本港有學者表示懊悔,聲稱三十年前,誤信所謂「民主回歸」,以為中國會讓香港有民主普選,反責英國堅持「不平等條約」。現在才知道,太天真了。
可憐這些活在象牙塔裏的讀書人,盼望香港「民主回歸」,像沙田那尊揹着孩子、盼丈夫從西方回來的望夫石一樣,盼成了石頭,也不會有「民主回歸」。
香港的學者,有許多讀「社會科學」:社會學、政治學、行政管理、社工。「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s)在西方,屬於左傾理想主義份子的大本營,這個類別,在香港,最大的問題,是缺乏歷史的基礎訓練,尤其是:一,由一九二一年開始的中共史;二,三千年來的中國歷史;三,自一七八九年以來的世界史。
不但要有這三大歷史系統的訓練,而且還要有在這三條史脈之間比對分析的能力,從而認識中西文化。
但香港的社會學者,像逝世的那位,許多只讀過馬克思主義,海耶克,加一點人權理論,遠遠不足夠應付一九九七年一個成為中國特區的香港面臨的種種現實挑戰,正如讀醫科,也必須懂得中學程度的化學、生物、物理,沒有這一層基礎,怎樣研讀內外科,細菌學和病理學?
一九九七年之後,絕對沒有「民主回歸」這回事,只要讀過一九五○年之後的現代中國史,包括「公私合營」、批判「武訓傳」,批判胡風,然後藉一本《紅樓夢》,政治批判俞平伯,直到一九五七年的「反右」為止,就會一清二楚。但是到今日,以上的幾件事,香港人又有幾個聽說過,幾個明白,又有幾個看得透?
「民主回歸」之虛妄幼稚,在於香港社會學者之無知。他們是殖民地香港教育培養出來的一群,沉迷於千萬字的「論述」,而昧於常識;記得太多的西方學術名詞和著作名稱,但記不得一九五○年到一九五七年中國的大事,他們空談「民主回歸」,「民主中國」,正如空讀怎樣有一天可以令阿拉伯世界的十六億伊斯蘭人口都吃豬肉,最後,荒廢了他們的生命,也誤導了香港的蒼生。
美國政治學者撰文回顧,國際專家如何在政治經濟分析上接連失準,把中共看待為蘇共,誤以為把中國納入自由經濟體系,便可以間接促成政治變革,結果反而養虎為患。
詳細全文:
http://bit.ly/2KbpWYZ
延伸專題:
【陶傑:重提「階級鬥爭」】
http://bit.ly/2XgEQAb
【陶傑:幫美國戒毒】
http://bit.ly/2EymLGs
【中共必須戰勝的敵人:歷史】
https://goo.gl/ANqOed
【遠離中國之後的日子:六四】
http://bit.ly/2UxUlXa
【封殺華為:比起禁令,美國有更重要做的事】
http://bit.ly/2JAHJZq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 http://bit.ly/2XdWXqz
基礎訓 專題 問題 在 #詢問基礎訓專題報告個人答詢 - 公職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想請問已經受訓完的人,專題報告的個人答詢會不會問得很難啊,大概都問些什麼,超怕答不出來的- 專題,基礎,報告. ... <看更多>
基礎訓 專題 問題 在 公務人員基礎訓C3109 專題研討第一組報告-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公務人員 基礎訓 C3109 專題 研討第一組報告.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If playback doesn't begin shortly, ... ... <看更多>
基礎訓 專題 問題 在 [閒談] 基礎訓- 看板PublicServa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目前第二梯次的基礎訓已經結束第二週了
個人的感想是上課滿精實的
然後專題討論讓人很煩躁
一組八人人多口雜遇到想法較多的組員會花比較多時間
幾乎沒有甚麼念課本的時間
另外就是老師上課很常會補充資料
但是課本並沒有提供
造成老師在上面說得很開心但是台下沒東西看霧煞煞的情況
不知道這些會不會考呢
還是課本看熟就好
大家有什麼心得嗎
超級擔心考試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5.132.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ublicServan/M.1610114455.A.253.html
... <看更多>